实验室玻璃仪器是科研实验中不可或缺的工具,其清洁度和完整性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。以下是对实验室玻璃仪器的详细介绍:

一、常见类型
实验室中常见的玻璃仪器包括但不限于烧杯、烧瓶、试管、滴定管、容量瓶、移液管、比色皿等。这些仪器各有其特定的用途,如烧杯和烧瓶常用于加热和反应,试管用于小规模的实验或测试,滴定管、容量瓶和移液管则用于精确测量和分配液体,比色皿则用于光度分析。
二、清洗方法
实验室玻璃仪器的清洗至关重要,一般遵循以下步骤:
自来水冲洗:首先使用自来水冲洗玻璃仪器,以去除灰尘和大部分可溶性污渍。
洗涤剂刷洗:对于可刷洗的玻璃仪器,可使用毛刷蘸取肥皂、洗衣粉或洗洁精等洗涤剂仔细刷洗内外壁。对于难以冲洗掉的污渍,可以使用试管刷蘸取合成洗涤剂刷洗。
特殊污渍处理:针对不同类型的污渍,需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。例如,油污可先用碱性酒精洗涤液洗涤,再用洗衣粉水或肥皂水洗涤;有机物沉淀或残留汞齐等难以清洗的污物,可使用铬酸清洁液浸泡处理;油性污物则可使用酒精、乙醚等有机溶剂进行清洗。
纯化水或蒸馏水润洗:使用洗涤剂刷洗后,再用自来水冲洗干净,最后用纯化水或蒸馏水润洗,以去除自来水带来的杂质。
烘干与保存:洗净的玻璃仪器应烘干或用干净的软布擦干,防止水渍残留。同时,应存放在干燥、无尘的环境中,避免受潮和污染。
三、消毒方法
除了清洗外,对实验室玻璃仪器进行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步骤,以确保实验的无菌环境。常见的消毒方法包括:
干热灭菌:使用高温(通常为160~180°C)烘烤玻璃仪器2小时以上,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器皿。
湿热灭菌(高压蒸汽灭菌):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柜(俗称高压锅),在121°C下保持15~20分钟,适用于大部分耐热玻璃器皿。
化学消毒:使用70%的乙醇或其他消毒剂浸泡消毒,适用于无法耐受高温的情况。但需要注意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浓度,以免对玻璃仪器造成腐蚀或引入新的污染物。
紫外线消毒:使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定时间,可以有效杀灭表面的微生物。但紫外线消毒无法穿透器皿内部,因此仅适用于表面消毒。
四、注意事项
洗刷仪器时的手部清洁:洗刷仪器前应先把手清洁干净,以免手上的油污物沾附在仪器壁上,增加洗刷的困难。
避免使用有损玻璃的洗涤液:如去污粉,因含有细砂等固体摩擦物,有损玻璃,一般不要使用。
选择合适的洗涤液:在使用各种性质不同的洗液时,一定要把上一种洗涤液除去后再用另一种,以免相互作用生成的产物更难洗净。同时,要考虑洗涤液能有效地除去污染物,不引进新的干扰物质(特别是微量分析),又不应腐蚀器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