GMP清洗机清洁验证需遵循科学严谨的流程,涵盖方案制定、执行、数据分析和报告编制四个阶段,具体流程如下:
一、验证前准备阶段
风险评估
验证方案设计
最差位置取样:选择距离清洗液入口最远的点
代表性取样:覆盖设备上、中、下三个高度层
物理清洁度(目视检查、擦拭取样)
化学残留(TOC、HPLC)
微生物控制(接触碟法、生物指示剂)
确定验证项目:
制定取样计划:
文件准备
二、验证执行阶段
预清洗阶段
主清洗阶段
取样检测
接触碟法:TSA培养基,35℃培养72小时
生物指示剂:嗜热脂肪地芽孢杆菌(121℃/30分钟灭活验证)
TOC分析:取样量100ml,检测限≤10ppm
HPLC检测:针对特定API残留(检测限0.001%)
目视检查:使用光纤内窥镜(分辨率0.1mm)
擦拭取样:无菌棉签擦拭10cm²面积,溶剂为异丙醇
物理检测:
化学检测:
微生物检测:
三、数据分析阶段
统计处理
偏差处理
设备问题:更换喷嘴或调整喷臂角度
程序问题:修订清洗时间或温度参数
人员问题:重新培训并考核
记录所有超出警戒限(黄色区)的数据
启动CAPA(纠正与预防措施):
可接受标准判定
菌落数≤10CFU/cm²
生物指示剂全部灭活
TOC≤10ppm
API残留≤0.001%
物理标准:无可见残留
化学标准:
微生物标准:
四、验证报告阶段
报告编制
原始数据复印件
仪器校准证书
人员培训记录
验证目的与范围
执行情况总结
检测数据汇总表
偏差处理记录
结论与建议
包含内容:
附件要求:
审批流程
后续行动
发放验证证书:明确有效期(通常2年)
更新SOP:将验证通过的参数纳入标准操作程序
定期回顾:每年进行验证有效性评估
执行要点:
采用"三批连续验证"原则,确保结果重现性
对关键设备实施"强化验证":增加取样点和检测项目
建立验证数据库:积累历史数据支持趋势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