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 | 中文

News

语瓶资讯

实验室清洗设备在清洗过程中如何避免超声损伤?
发布时间:2025-09-13 16:49:13| 浏览次数:

  在利用超声波清洗技术进行清洗时,为避免超声损伤,可从器具材质适配、参数精准调控、清洗液合理选择以及操作规范执行等方面着手。

1 - 副本.jpg

  依据器具材质选择适配清洗方式

  不同材质的器具对超声波的耐受程度差异显著。对于轻薄、易碎的玻璃制品,如薄壁的玻璃烧杯、量筒等,其结构相对脆弱,过强的超声波作用易引发破裂。在清洗这类玻璃制品时,应选用低功率、短时间的超声波清洗模式,同时搭配温和的清洗液,避免因超声波的剧烈冲击和清洗液的化学侵蚀导致玻璃破损。

  塑料制品的材质特性决定了其对超声波的敏感度较高。部分塑料在超声波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变形、变色甚至溶解。例如,一些低密度的聚乙烯塑料制品,在长时间高强度超声波清洗时,容易出现软化变形的情况。因此,清洗塑料制品时,要严格控制超声波的强度和清洗时间,优先选择频率较低的超声波发生器,以降低对塑料的损伤风险。

  金属器具虽然相对坚固,但不同种类的金属对超声波的反应也不尽相同。例如,铝制器具在超声波清洗过程中,如果清洗液选择不当或超声波参数设置不合理,可能会发生氧化腐蚀。对于铝制器具,应选用中性或弱碱性的清洗液,并将超声波功率控制在适中水平,避免因过度清洗导致金属表面受损。

  精准调控超声波清洗参数

  超声波清洗参数,如功率、频率和清洗时间,对避免超声损伤起着关键作用。功率过高会使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效应过于强烈,导致清洗腔内的液体压力急剧变化,从而对器具造成物理损伤。例如,在清洗精密电子元件时,若使用高功率的超声波,可能会使元件内部的微小结构受到破坏,影响其性能。因此,应根据器具的材质和污垢程度,合理调整超声波功率,一般从低功率开始尝试,逐步增加至合适水平。

  频率的选择也至关重要。不同频率的超声波对污垢的去除效果和器具的损伤程度不同。低频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气泡较大,冲击力强,适合清洗污垢较厚、结构坚固的器具;而高频超声波产生的空化气泡较小,但分布更密集,适合清洗微小颗粒污垢和精密器具。例如,清洗带有微小缝隙的医疗器械时,高频超声波能更好地进入缝隙,清除污垢,同时减少对器械的损伤。

  清洗时间同样需要精确控制。清洗时间过短,污垢可能无法完全去除;清洗时间过长,则会增加器具受到超声损伤的风险。应根据器具的材质、污垢类型和超声波参数,通过实验确定最佳的清洗时间。一般来说,对于普通污垢的清洗,时间控制在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为宜;对于顽固污垢,可适当延长清洗时间,但要密切观察器具的状态,避免过度清洗。

  合理选择清洗液

  清洗液的种类和性质对避免超声损伤有重要影响。合适的清洗液不仅能增强超声波的清洗效果,还能减少对器具的损伤。应避免使用含有强酸、强碱或腐蚀性成分的清洗液,这些清洗液可能会与器具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器具腐蚀、变色或性能下降。例如,清洗不锈钢器具时,若使用含氯的强酸性清洗液,会使不锈钢表面产生锈斑,影响其美观和使用寿命。

  优先选择中性或弱酸碱性的环保型清洗液,这些清洗液对器具的损伤较小,且易于生物降解,对环境友好。同时,要根据清洗液的说明书,正确控制清洗液的浓度和使用方法。浓度过高可能会增加对器具的腐蚀风险,浓度过低则会影响清洗效果。例如,使用含有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液时,应按照推荐浓度稀释,以确保既能有效去除污垢,又能保护器具不受损伤。

  规范操作流程

  在清洗过程中,规范的操作流程是避免超声损伤的重要保障。首先,要将器具正确放置在清洗篮或清洗架上,确保器具之间有足够的间隙,避免相互碰撞。对于形状不规则或易损坏的器具,可以使用专用的夹具或支架进行固定,防止在超声波作用下发生移动或碰撞。

  在启动超声波清洗设备前,要检查设备的各项参数是否设置正确,包括功率、频率、清洗时间和温度等。同时,要确保清洗液的水位符合要求,避免因水位过低导致超声波发生器干烧损坏,或因水位过高使清洗液溢出。

  在清洗过程中,要密切观察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器具的情况。如果发现设备出现异常噪音、振动过大或清洗液有异常气泡等情况,应立即停止设备运行,检查并排除故障。清洗结束后,要及时将器具从清洗液中取出,用清水冲洗干净,并进行干燥处理,避免残留的清洗液对器具造成腐蚀。